2020年6月30日下午15:30,中國鑄造協會通過“鑄e行”直播平臺在線上權威發布了“2020年中國精密鑄造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中國鑄造協會精鑄分會秘書長張耘、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海以及泰州鑫宇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荊劍,結合2019年中國精密鑄造和全球精密鑄造行業形勢,圍繞“新冠疫情和中美貿易沖突對行業的影響”,深度解析行業現狀、市場動態、競爭格局以及未來中國高附加值精密鑄造、汽車零部件精密鑄造的走向趨勢,為后疫情時代企業搶占發展先機提供了不同的方向與思路。
張耘在直播中指出,過去的10年,全球高附加值產品保持著高速增長,尤其是汽車、通用零部件的旺盛增長態勢(分別為38%、107%),主要得益于中國市場的“神助攻”。2020年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的不斷發展和擴散,作為支撐增長源頭的航空產業遭遇重創,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計,2020年將比2019減少4190億美元收入,預計全年損失超840億美元,疫情或可導致發達國家精密鑄造行業的萎縮大于2008年!
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困擾與汽車產業的增速放緩短期會對精密鑄造高附加值產品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但未來20年,中國將是全球最大航空器需求市場,中國市場也依舊是未來精密鑄造發展的主動力。張耘從國家政策布局、商用飛機戰略落地、科研投入、人才建設等方面強調了中國精密鑄造高附加值板塊發展蘊含的巨大商機,明晰了中國發展精密鑄造高附加值產品的優勢,也指出了目前“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具體應對措施。
直播中,張耘還就如何解決精密鑄造通用零部件發展瓶頸和促進數字化轉型進行了精彩分享。
談到2020年精密鑄造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潛力和技術走向時,南海在直播中介紹:雖然近幾年全球鈦合金鑄件的市場規模保持在大約100億人民幣,但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國際宇航鈦合金鑄件需求減少50%以上。反觀國內市場,對精密鑄造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逆勢上揚,特別是在軍品領域,這充分說明精密鑄造形成的市場空間與傳統鑄造有很大不同,要深度挖掘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空間,必須促進新技術與鑄造技術的融合發展。
隨后,南海從精密鑄造高附加值產品的內涵、特性以及應用領域切入,從非金屬3D打印技術應用、金屬3D打印技術應用、高能束3D打印修復、合金/非金屬材料組合成型技術、無損檢測NDT和尺寸測量數字化新技術應用等角度詳細講解了多種技術的集成和交叉,并結合此次疫情給精密鑄造高附加值產品的發展提出了許多中肯建議。
中國目前已經是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30%)和生產國,連續11年產銷為全球第一,國產汽車包括新勢力造車一直是全球最具活力和發展速度最高的。該板塊2019 年產值為34.6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44,2%。最后環節,荊劍就“2020年我國汽車精鑄件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講解。